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态

必发官网登入app

日期:2023-03-22 04:05:52 来源:必发官网登入app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必发官网登入app◎本報記者張蓋倫  11月6日,2022騰訊科學WE大會舉行。多位中國科學家帶觀眾走近“國之重器”,講述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故事。  最近,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這也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在大會上透露,之后會相繼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將3名航天員送入空間站組合體。屆時,將有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工作生活,實現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所有既定任務。  楊宏指出,未來,空間站還可進行拓展,以空間站組合體為太空母港,由眾多航天器跟隨母港伴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站方案。  一直以來,團隊瞄準國際航天技術前沿,獨立自主地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空間站,堅持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一體化設計空間站的3個艙,使多個艙段、多個航天器的系統可整合重構,大幅提升了整體可靠性。  “我們所突破的關鍵技術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楊宏表示,比如機械臂是空間站上的多面手,但如何保證機械臂的工作范圍能覆蓋整個空間站?若按常規思路,機械臂長度得達到六七十米。但這么長的機械臂,不但設計研制難度大,而且即使做出來了也沒法帶上天。于是,科研人員采用了仿生原理,制作出可以在空間站表面上自主爬行的智能機械臂。“這樣一來,10米臂長的機械臂,也能覆蓋整個空間站。”楊宏說。  空間站共有3個艙段,分別是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需要在天上像搭積木一樣將它們組裝建造起來,實現“1+N=1”。其中天和核心艙是空間站在軌組合體的控制和運營管理的大腦,每個實驗艙在發射對接完成后,整個組合體的管理由天和核心艙負責。  “我們的原則是,組裝規模適度,但留有發展空間,也就是具有可擴展性。空間站能擴展到6個艙,最大噸位達到180噸。”楊宏表示,未來以空間站為母港,大型巡天望遠鏡等科學設施也可以伴飛。平時做實驗時,這些設施可以獨立飛行;需要維修、補給燃料的時候,它們可以自主對接到空間站上,由空間站的機械臂進行照料,空間站航天員可以出艙對這些設施開展維修和維護。  “空間站建造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我們要確保空間站組裝建造任務圓滿完成。在空間站的應用與發展階段,要打造國家太空實驗室,服務于國家戰略需要,服務于國民經濟主戰場,充分發揮其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楊宏強調。  此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向國際社會發出了邀請,歡迎各國科學家到中國空間站來做實驗。“我們愿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一起,在中國空間站這個平臺上,開展多項科學實驗,共同開發空間資源,和平利用太空,為人類科學的進步作出貢獻!”楊宏表示。  (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編輯:于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市場的主力軍之一,尤其是當前涌現的新就業形態,讓大學畢業生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對于高校就業指導職能部門來說,如何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結合起來,落實到推動就業創業具體工作行動中去,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育現代化建設人才作出積極貢獻顯得尤為重要。  開展生涯規劃  組織教育行動  要通過新就業形態實現高質量就業,首先讓學生對職業生涯有所認知,并具備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實現就業的精準定位。即以職業方向為前提,設置探索性活動。基于這點,高校可以推出生涯體驗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品牌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生涯規劃意識,找到正確的職業和就業方向。其次,高校應立足現有資源,努力拓寬學生眼界,從而實現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全面提升。如舉辦各類名企訪談、創業論壇等系列品牌活動,力求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寬就業創業途徑,增加對行業和企業的認知、了解,獲得一定的社會經驗,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為幫助畢業生順利實現從學校到職場的過渡,可以組織開展就業特訓營、供需雙選等就業創業輔導相關活動,為實現學生就業身份轉變打下堅實基礎。  拓寬就業市場  落實指導幫扶  要通過新就業形態更好地推進充分就業,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就要千方百計擴寬就業渠道、強化畢業生就業指導與幫扶,抓實抓細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確保就業工作大局穩定,推動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在拓寬就業市場上,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多舉措、多類別拓展就業基地。持續深入組織實施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行動,依托“云就業平臺”等跨平臺搭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溝通的橋梁,舉辦各類線上線下經常性的招聘活動,實施立體化就業市場格局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區域、行業及平臺的就業基地體系等。在實施就業幫扶方面,一是充分利用資源推行校友就業促進計劃,將精準就業幫扶與就業能力提升、就業市場開拓與就業基地建設同步實施,聘請校友為就業導師,采取1名校友幫扶1名畢業生的“一帶一”方式,托底幫扶就業困難畢業生。二是實施“責任包干制”,學校領導班子、院系和部門負責人及就業工作人員對未就業困難畢業生結對幫扶。三是“點線面”結合,按照“重點關注、重點服務”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咨詢與指導服務,提升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能力。  創業帶動就業  形成能力體系  要通過新就業形態,將創業打造成更高質量的就業。創業不僅僅指狹義的創辦企業、開創事業,更深遠意義上是一種價值創造,能夠為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注入新動力與活力,是發展新就業形態的內在要求。  持續引導學生,培養創業精神。創業精神體現在主動做事的心理狀態,表現為領先行動、敢于創新和勇擔風險。領先行動是指敢為人先,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創新是一種探索新思考邏輯、新方法、新流程或新工具的行動。勇擔風險,能夠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擔當精神。  積極鼓勵學生,運用創業思維。創業思維體現在思考問題的方式,核心邏輯是行動、互動和轉化。通過自身行動驗證和迭代自己的想法,最終把想法變成現實。  全面鍛煉學生,培養創業能力。創業能力即應用知識解決真實問題,從而創造價值的能力,要通過學習和實踐鍛煉,讓學生形成以探索和創造為主的核心創業能力體系。  總體來說,新就業形態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高校就業職能部門要根據新形勢,在強化雙創教育、實踐教學、人才培養和就業指導服務過程中,不斷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就業能力,幫助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的充分就業,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光明日報作者:張勝利,系湖南農業大學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創新創業學院院長)【編輯:錢姣姣】

  昨天(3日),夢天實驗艙完成轉位,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建站為應用”是我國建造空間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中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航天員乘組成功進行多次出艙活動,開展了多項科學技術試驗研究,并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目前,正在開展的各項試驗進展如何?  在中國空間站的生命生態實驗柜中,水稻和擬南芥正在茁壯成長。從7月底注入營養液以來,水稻和擬南芥經歷了萌發、生長,并進入到成熟階段。在中國載人航天有效載荷運控大廳,科研人員正在密切關注植株的生長變化。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集成技術中心副主任張璐:擬南芥生長周期比較短,第一批生長的幾個擬南芥,已經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水稻可以看到一些綠的小穗,實際上就是水稻已經開始第一次在太空里結穗。  研究微重力條件下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擬南芥此前已有成功的先例,此次實驗的科學目標是要進一步研究如何提質增產;對于水稻而言,完成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在國際上還是第一次。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集成技術中心副主任張璐:空間站提供了長期實驗的環境,后續的種子、葉片,我們會進行收集,帶回到地面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此外,天和核心艙配置的無容器材料實驗柜在軌已完成十余種樣品的實驗,成功開展了2000℃以上的高溫無容器懸浮、加熱熔化和凝固等科學實驗,取得了大量關鍵科學數據。截至目前,已有三種太空實驗樣品跟隨神舟飛船返回地面,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科研團隊對其進行地面分析測試,也有了新的發現。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倪津崎:我們發現,空間站實驗下來的金屬鋯跟地面的金屬鋯表面的氧原子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這種現象通常只存在于像隕石這類特殊的樣品上。所以目前我們也在和地質化學、天文化學方面的科學家進行進一步研究,我們認為這個現象可能會對太陽系的演變規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巡天空間望遠鏡將與中國空間站共軌飛行  伴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與其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的研制也正在緊張有序推進。記者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獲悉,巡天望遠鏡目前已經全面進入到鑒定件研制階段,發射升空后將成為探索星辰大海的旗艦級空間天文設施。  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光學艙,巡天空間望遠鏡將架設一套口徑2米的光學系統,并配備一系列最先進的探測器。望遠鏡的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三層樓高,重達十幾噸。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巡天光學設施總體主任設計師徐抒巖:同等條件下,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顆星,我們的空間巡天望遠鏡可以看到300顆星。  巡天空間望遠鏡就好像是一座與空間站共軌飛行的移動式空間天文臺,可以避開大氣干擾展開前沿天文探索。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詹虎:平時觀測的時候是遠離空間站共軌飛行,當它需要補給或者維修升級的時候,巡天空間望遠鏡會主動跟空間站進行對接,然后進行補給。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巡天空間望遠鏡預計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學運行,將會給人類帶回整個宇宙全景的高清晰圖像,開啟人類對宇宙的嶄新認識。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集成技術中心副主任張璐:我們也期待整個巡天望遠鏡能盡快完成相應的工程研制,能夠上天進行整個空間天文方面的研究。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詹虎:它也可以覆蓋銀河系、恒星、黑洞、太陽系乃至系外行星的研究,可以為這些方面的研究提供極其豐富的數據,有望取得突破。(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錢姣姣】